5.3.14 如何使用回流阀门进行水泵调压?
在水泵进口与出口之间并联配置回流阀门,并适度调节阀门开度,即可实现回流阀门方式的水泵压力调节。该调压方式中,水泵压力、回流压力及给水压力相等,而水泵流量等于回流流量与给水流量之和。从图5.3.14所示曲线可知,不同开度阀门的流量压力曲线斜率均较小,并可覆盖全部的流量压力工作区域,易于实现满足膜系统的流量与压力要求。例如,针对低温度、高盐量、重污染工况条件,可适度调小回流阀门开度;针对高温度、低盐量、轻污染工况条件,可适度调大回流阀门开度。
需要指出的是,以水泵压力与回流流量乘积形式体现出的能量消耗在了回流阀门之上,因此该方式调压是以降低系统效率为代价的。p水泵压力=p给水压力=p回流压力Q水泵流量=Q给水流量+Q 回流流量
5.3.15 如何使用泵后阀门进行水泵调压?
在水泵出口处串联配置泵后阀门,并适度调节阀门开度,即可实现泵后阀门方式的水泵压力调节。 该调压方式中,水泵流量、阀门流量及给水流量相等,而水泵压力等于阀门压降与给水压力之和。在该调压方式下,针对低温度、高盐量、重污染工况条件,可适度调大泵后阀门开度;针对高温度、低盐量、轻污染工况条件,可适度调下泵后阀门开度。从图5.3.15曲线可知,较小开度阀门的流量压力曲线斜率较大,虽可基本覆盖全部的流量压力工作区域,但不易于满足膜系统的流量与压力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以阀门压降与水泵流量乘积形式体现出的能量消耗在了泵后阀门之上,因此该方式调压也是以降低系统效率为代价。p水泵压力=p阀门压降+p给水压力Q水泵流量=Q阀门流量=Q给水流量
5.3.16 为何不应使用泵前阀门进行水泵调压?
个别系统在给水泵前配置泵前阀门以控制水泵压力也可取得一定的调压效果(图5.3.16)。但是,该调压方式下,水泵始终处于给水不足状态,水泵前端的负压将使叶片间出现汽蚀,水泵出口可达到正压,但不可能运行在其理论的流量压力曲线之上。届时,水泵处于半空载状态,尽管不致影响水泵的润滑与散热,但水泵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因数均会大幅下降,特别是水泵的运行稳定性明显下降。p水泵压力=p给水压力Q水泵流量=Q给水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