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9 什么是A/O除磷工艺?
A/O除磷工艺是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的简称,它的特点是在厌氧池可以保证回流污泥中磷的有 效释放。经过预处理的污水与含磷的回流污泥一起进入厌氧池,在厌氧条件下,回流污泥中的聚磷 菌将含有的磷分解释放,同时吸收一部分有机物。然后再进入好氧池,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再大 量吸收磷,同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氧化降解,通过排放剩余污泥来最终实现磷的去除,其工艺流 程如图3.2.29所示。
3.2.30 A/O除磷工艺运行应注意哪些问题?
A/O除磷工艺在运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控制溶解氧。A/O除磷工艺的厌氧段溶解氧控制在0.2mg/L以下时,聚磷菌才能有效释放磷;一 般建议好氧段的需氧量为0.7~1.1kgO2 /kgBOD 5 ,并控制溶解氧的浓度保持在2.0~3.0mg/L之 间,聚磷菌才能大量吸收磷。 ② 控制污泥回流比。A/O除磷工艺的污泥回流比不宜太低,防止污泥在二沉池中由于停留时间太长 而发生厌氧释磷。通常污泥回流比在40%~100%之间为宜。 ③ 水力停留时间。厌氧池的停留时间一般为1~2h,才能保证污泥中磷的释放,并将污水中的大分 子有机物分解成脂肪酸供聚磷菌摄取,同时有效地释磷。 ④ 控制污泥负荷与污泥龄。A/O除磷工艺是高负荷及低污泥龄系统,磷的去除主要通过排出剩余污 泥来完成。剩余污泥量越多,除磷量越多。污泥负荷越高,污泥龄越小,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越多, 除磷效果就越好。一般情况下,污泥负荷取0.4~0.7kgBOD5 /(kgMLSS·d),污泥龄为3.5~7d。 ⑤ 校核BOD5 /TP(TP表示总磷)。由于聚磷菌的生理活动较弱,只能摄取污水中易降解的有机 物。较高的BOD5 /TP值才能保证聚磷菌的正常生理代谢,获得较好的除磷效果。只有在BOD5/TP大于17时,聚磷菌才能有效释放磷。
3.2.31 什么是A2/O脱氮除磷工艺?
A2/O脱氮除磷工艺是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的简称,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污水和二沉 池的含磷回流污泥一起进入厌氧池,聚磷菌在这里完成磷的释放并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缺氧池主 要功能是使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完成回流液的脱氮;好氧池主要去除有机物、硝 化和吸收磷,最后通过二次沉淀池排放含磷的剩余污泥达到除磷的目的。典型的A2/O脱氧除磷工 艺流程如图3.2.31所示。
3.2.32 A2/O工艺有哪些特点?
A2/O工艺的特点有: ①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及脱氮除磷的功能。② 由于是厌氧、缺氧和好氧交替进行的运行方式,可以抑制丝状菌的大量增殖,SVI一般小于 100,避免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经常出现的污泥膨胀问题,污泥沉降性能好。 ③ 污泥中含磷浓度高,一般在2.5%以上,具有很高的肥效。 ④ 工艺流程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运行费用较低。
3.2.33 A2/O工艺运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A2/O工艺运行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① 控制污水的pH值在7.0以上,如果低于6.5,则应进行适当的调节。 ② 校核污水的BOD与TKN和TP的比值,应满足BOD5 /TKN大于4.0;BOD5 /TP大于17,否则需要 补充碳源。 ③ 控制各阶段的溶解氧,厌氧池中不高于0.2mg/L,缺氧池中不高于0.5mg/L,好氧池中应大于 2mg/L。 ④ 控制内回流量,不宜过高,以防止缺氧段溶解氧的升高,一般以200%为限。 ⑤ 污泥龄的控制,以脱氮除磷为主的污泥龄控制在8~15d,以除磷为主的污泥龄应小于8d。当污 泥龄大于15d时,脱氮效果较好,但除磷效果较差。 ⑥ 好氧硝化池的污泥负荷应小于0.15kgBOD5 /(kgMLSS·d),厌氧除磷池的污泥负荷应控制在 0.1kgBOD5 /(kgMLSS·d)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