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系统串联结构(图5.1.7)的重要特征是各元件的回收率不同,而n支元件总回收率为定值
在已知Ai与Bi条件下,方程组[式(5.1.7-5)]中共有5n个非线性隐式方程,具有pfi、cfi、Qfi、Qpi、Qsi等5n个变量,且有pf、cf、Y等3个常数,故该组方程可解。
5.1.8 什么是反渗透膜元件的并联结构模型?
反渗透系统中性能不同的膜元件表现为元件中常数k1、k2与k3的不同,特别是A与B两指标不同。 各并联元件系统(图5.1.8)的重要特征是各元件的回收率不同:
因此,n支性能不同膜元件并联运行系统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在已知Ai与Bi条件下,方程组[式(5.1.8-3)]中共有3n个非线性隐式方程,有Qfi、Qpi、Qsi等3n个变量,且有pf、cf、Y等3个常数。该组方程可解。
5.1.9 什么是反渗透膜元件的串并联混合结构模型?
反渗透膜系统的串并联结构中(图5.1.9),串并联的基本单元不是膜元件,而是多支元件串联装于其中的膜容器。为了表述方便,这里以膜元件的运行参数代表膜容器的运行参数,即假设每支膜容器中仅装一支膜元件,关于多支装容器的问题可参照串联系统处理。在串并联膜系统结构中,设前段并联了n个膜元件,后段并联了m个膜元件,且有n≥m。
方程组[式(5.1.9)]中,前6组方程分别表示前后段并联膜元件的透水量、透盐量及容器压降关系,第7个方程表示前段浓水流量与后段给水流量相等,第8个方程表示前段浓水盐量与后段给水盐 量相等,第9个方程表示系统给水压力减去前段元件压降等于后段给水压力,第10个方程表示全系 统前后段总体回收率为定值。 在已知Ai与Bi条件下,方程组[式(5.1.9)]中有pf、cf、Y等3个给定常数,有Qfi、Qpi、Qsi等3×(n+m)个变量,且有后段给水压力pff与后段给水含盐量Cff等2个变量;且有2+3×(n+m)个方程;故该方程组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