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6 什么是膜的物理清洗?
物理清洗主要是去除膜表面的滤饼层,有空气的表面擦洗和水的反冲洗两种物理清洗形式。膜组件停止出水时,空曝气产生的沿膜表面的水流剪力,使膜表面的截留物脱落,膜通量能够得以部分恢复。反冲洗可以去除膜表面和部分膜孔道的可逆性污染,反冲洗的关键是控制反冲洗的强度和反冲洗的历时,以防止膜的机械损伤和产出水的消耗。膜的超声波清洗也在研究中。
3.4.17 如何进行膜的化学清洗?
由于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附着在膜表面,其黏性较大,常规物理清洗效果较差时,还需定期进行化学清洗。主要的化学清洗药剂有盐酸、氢氧化钠、双氧水、次氯酸钠、甲醛、柠檬酸和草酸等。对于不同材料的膜,要慎重选择化学药剂,防止化学清洗剂对膜的损伤。 氢氧化钠对以有机物为主的膜污染有显著的恢复作用,碱洗后再酸洗,膜通量可以迅速上升。无机物在膜表面上的吸附速度大于有机物,无机物首先沉积到膜表面,沉积层外侧为有机物质。如果先 使用酸洗,附着在膜表面上的有机物质不能被酸溶解,而碱液对有机物质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当其溶解了膜表面的有机物质后,沉积在膜表面的无机物质暴露出来,有利于其后的酸洗,从而使膜通量得到有效的恢复。如果再经过柠檬酸清洗,膜通量可以得到更好的恢复。 双氧水和次氯酸钠不仅可以溶解膜表面的有机物,还可以有效地清除微生物的污染,使膜通量的恢复率更高。对蛋白质污染严重的膜,可用含0.5%蛋白酶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效果较佳。
3.4.18 什么是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组件的通量?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组件的通量一般包括:临界通量、运行通量和比通量。运行通量是指膜生物反应器工作时,单位时间透过单位膜面积的水量,单位是m3/(m2·s)。临界通量是指恒定的运行通量低于此值运行时,污染物质不会在膜表面快速附着聚集,操作压力保持稳定,没有显著的膜污染产生;而当控制运行通量高于此值运行时,跨膜压差就会急剧上升,发生膜的快速污染。比通量是指膜生物反应器工作时,单位时间、单位过膜压力下透过单位膜面积的水量,单位是m3/(m2·s·Pa)。
3.4.19 如何进行膜的亲水性处理?
以聚丙烯为材料制成的微孔膜,力学性能优良,化学性能稳定。但由于聚丙烯膜的表面能低,疏水性强,不容易被水润湿,膜通量较小。而且膜表面容易吸附疏水或两性溶质,造成膜的污染,清洗后仍不能有效恢复原有性能。 因此,应在不改变聚丙烯本体性质的前提下,进行膜的亲水性处理,提高膜的临界通量,增强膜的抗污染能力。乙醇或某些表面活性剂的浸泡是一种亲水性处理方法,但这样获得的亲水性持久性较差,小分子很快将解吸,导致亲水性消失。引发接枝、臭氧处理、辐射处理、低温等离子体等亲水性处理的方法,可较长久地提高聚丙烯表面的亲水性。
3.4.20 如何确定膜生物反应器的容积和所需的膜面积?
膜生物反应器的膜面积由下式确定:A=Q/J
式中 A——膜面积,m2; Q——处理水量,m3/d; J——膜通量,m3/(m2·d)。
根据污泥负荷与膜面积可确定反应器的容积:V=QS0/(NX)
式中 V——反应器容积,m3; Q——处理水量,m3/d; S0——进水BOD浓度,mg/L; N——污泥负荷,kg(BOD)/[kg(MLSS)·d]; X——污泥浓度,mg/L。
对于膜生物反应器容积的计算,单位时间生物处理的水量应当与单位时间膜的透过水量相等。即可得到:V=AJS0/(NX)
表达反应器的容积与膜面积、膜通量、污泥负荷、污泥浓度和进水BOD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于一体式MBR,污泥负荷一般可取0.2~0.4kg(BOD)/[kg(MLSS)·d],污泥浓度取3~ 8g/L,膜通量可根据所选的膜组件确定。
停留时间t=V/Q
式中 t——停留时间,d; V——反应器容积,m3; Q——处理水量,m3/d。